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和工信部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國家能源互聯網的頂層設計出爐。
《指導意見》指出,能源互聯網是一種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相關技術、模式及業態均處于探索發展階段。日前,記者就相關問題對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所長肖立業進行了專訪。
中國電力報:能源互聯網是當前的熱點話題之一,您如何理解能源互聯網這個概念?
肖立業:可以從信息層面和物理層面兩個維度來理解能源互聯網。從信息層面來理解,能源互聯網可以簡單地看成是信息互聯網在能源中的應用,意指用于能源的信息互聯網,但這種理解是非常片面的。從物理層面來看,各種能源網絡如電網、天然氣管網、熱力管網乃至使用能源的用能設備,均可以構成一個統一的物理網絡。但這個物理網絡在缺少信息互聯網支撐的情況下,很難以做到清潔能源利用的最大化、能效的最優化和用能的節約化。因此,能源互聯網是由信息互聯網和能源物理網高度融合的統一整體,具有綠色、智能、高效以及各種能源資源和用戶互動互補的特征。
中國電力報:近年來,并網難、消納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可再生能源規模發展。依靠能源互聯網,可再生能源能否實現更加健康地發展?
肖立業:應該說能源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新的能源體系技術形態,也代表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新的體制機制及運行模式。
依靠能源互聯網技術,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消除)因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的影響,并在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優先上網的情況下實現電網運行的全局性優化。可以說,可再生能源(包括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規模并網消納,既是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核心目標,也是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互聯網+”下的電網未來將如何發展?
肖立業:可以預見,未來能源中起主導作用的將是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最為顯著不同于傳統能源的特點在于其波動性,其輸出功率是變幻莫測的,而電力用戶的用電需求也是變幻莫測的。因此,簡單地來說,未來電網的作用就是將前者的輸出變成后者的輸入。如此看來,未來電網的發展問題,就是如何將上述前者的輸出變成后者的輸入問題,這既是其發展的動力,也是其發展的目標。未來電網需要從全局優化運行的角度對所有電源和電力用戶
Copyright © 2010 secaide.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SEO培訓 上海應廣實業有限公司 10021801號 滬ICP備16018036號-1 滬(寶)應急管危經許[2021]200463